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要闻

深耕红色研究 赋能精神传承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学术委员会工作纪实

来源:高台县红西路军纪念馆 作者:刘亚男 发布时间:2025-11-14 09∶02
字体:【 打印

“十四五”时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把深化学术研究作为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先导工程来抓,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深耕红色资源,创新成果运用,为讲好红西路军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注入了源头活水。

完善科研机制  夯实史料根基

近年来,该馆从健全学术研究体制机制入手,对纪念馆学术委员会成员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目前学术委员10名成员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外聘专家占比60%,形成了馆内外专家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通过多种形式征集到西路军相关书籍1000余册、藏品427件,涵盖核心文献与珍贵文物,极大丰富了馆藏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集史料数字化管理、研究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基因数字资源库”,实现线下资源数字化转化与一体化管理,为深度研究提供了高效平台。依托河西学院红西路军研究院、张掖红西路军精神研究会等平台,汇聚专家学者,联合宣传、党史、档案、文旅等部门,深入挖掘西路军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整理出版以及编纂、编印了《浴血河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系列连环画》《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邮册》《红色高台文化旅游丛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人物名录》《人物志》《回忆录》《党和人民群众营救西路军》等书籍40余册,撰写了以红西路军廉政故事、廉政人物小传等为主要内容的资料集《廉史传承》,为讲好西路军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深化协同攻关 提升研究水平 

制定下发了《红西路军史料(文物)研究奖励办法》,激励全体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挖掘西路军将士英勇无畏、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先后与64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江西、河北、青海、新疆及甘肃5省的18家红色场馆和3家高校,成立了“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红色文旅研学共同体;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等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发起成立了全国革命烈士纪念馆联盟,并设立“兰州大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河西学院师德涵育基地”,为全馆学术工作开展提供了高层次的平台支撑。整合纪念馆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河西学院学科优势、智力优势,积极申报甘肃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积极打造创新性、示范性的西路军红色资源研究高地和共建共享中心。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院、延安干部学院、河西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会等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承担完成了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第一子课题相关工作,参与完成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主要战斗》《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讲解词开发》等省市研究课题10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如何提升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传播能力》《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阐释文物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论如何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等学术论文40余篇。积极组织成员参与全国性学术论坛并作主旨发言,相关研究成果为深入阐释西路军历史、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

推动创新传播 活化成果运用

紧紧围绕西路军历史,开发打造了《英雄的红西路军 永恒的红西路军》《悲壮历程 血铸丰碑》《红廉精神 薪火相传》等专题课程8门,不断增强了学习教育的深度和厚度。为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创作推出了舞剧《不倒的红旗》,情景剧《红色足迹》《丰碑》,舞蹈《信仰》等文艺作品,使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更加可触可感。立足董振堂的书箱、杨克明的书箱、符泽攀的海螺号等文物,深入挖掘革命文物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推出了《董振堂的书箱》《特殊的“军号”》《仰望星辰——擎起这片信仰高地》等一批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感情上有温度的高质量红色教育微党课。结合清明、五四、七一、烈士公祭日等节点,广泛开展“讲好西路军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专题报告会、座谈交流会以及“红军后代讲红色故事”“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红色故事讲演大赛”等特色活动300多场次。积极将研究成果及时融入到展览内容中,策划推出了“汲取前行力量 弘扬英烈精神”“春风化雨 大爱无疆——西路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回望精神谱系 赓续精神血脉”等原创展览20多个,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西路军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组建“流动纪念馆”,开展“红色讲堂进校园”活动,举办线上“云展览”“云课堂”,扩大了教育覆盖面。综合运用“声光电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展陈效果与参观体验,并建成开放网上VR全景纪念馆,有效突破了时空限制,显著增强了教育的时代感和覆盖面,使西路军革命精神跨越地域、直抵人心。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各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对西路军红色基因的溯源研究,进一步挖掘西路军英雄事迹的当代价值,着力推进学术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高水平的研究、更具活力的传播,为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贡献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